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科研讲座简报
2021年第13期
2021年9月29日16:00,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邀请王亮教授、张民伟副教授开展科研讲座,报告题目分别为《新疆药桑葚酵素产品开发》,《普鲁士蓝的结构调控及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该讲座由樊永红副院长主持,通过腾讯会议(会议号:350892817)的形式开展。
王亮教授是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食品工程,主要为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以及生鲜食物的贮藏与保鲜。近年来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4项;主持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纵向项目15项;主持企业横向课题17项;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王亮教授的报告从介绍“酵素”概念开始,简述酵素产品的市场规模,以及酵素产品在我国食品市场遇到的突出问题。以新疆药桑葚资源为原料,通过单菌选择、菌种配方及发酵工艺,确定了新疆药桑葚酵素产品的生产工艺,以动力学模型的方式详细研究了具体发酵过程及贮藏稳定性。通过上述产品的开发过程,列举研究团队自有技术的独特性,及在成果、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等方面的产出。
张民伟副教授,于2017年在丹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自硕士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于纳米材料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已发表SCI学术论文50余篇。
张民伟副教授的报告内容主要围绕普鲁士蓝的结构调控及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作为最古老的有机框架结构材料(MOF),由于其独特的电化学性质和光学性质,广泛的应用于纳米生物传感器领域以及生物医学领域。但由于结构和导电性难以调控,阻碍了其商业化进程,基于此,张民伟副教授课题组利用Au NPs以及石墨烯等纳米材料精准调控PB的结构,改变其导电性以及结构,为PB的进一步商业化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王亮教授和张民伟副教授在本次讲座中做出的精彩报告,给全体参会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师生们对新疆药桑葚酵素产品开发、普鲁士蓝的结构调控及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激励着我们不断创新,勇于探索新事物的科研精神。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编发 2021年9月29日
信息员、编辑:杜莎莎 审核:朱品宽